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6199号建议的答复
应急建函〔2020〕28号
尚金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安全自保常识宣传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从小培养防灾意识和基本素质、加强安全自保知识宣传等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利用多种途径,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防范、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技能知识,不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社会公众安全素养。
一、加强安全知识宣传的工作指导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重点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公共安全知识等内容,强化公众安全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目前,应急管理部正在修订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也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作为基层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对组织学习安全知识,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明确了具体要求。
二、广泛开展社会化主题宣教活动
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安全宣传咨询日”、“公众开放日”、“全民消防我行动”、“主题公开课”、“微课堂”、“公益讲座”等线上澳门凯发的线下活动,以标语、宣传画、挂图、动漫、微视频、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社会化安全知识宣传。不断加大防灾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力度,组织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走进校园、社区等,开展地震避险、消防逃生等小型化、经常化的应急演练和灾害事故应对技能普及,通过互动体验、现场解答等形式,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和安全防护意识能力。教育部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推荐活动主题,并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持续推出防灾救灾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培养。
三、扎实开展安全知识科普工作
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以来,坚持将突发性事故灾害应对技能的科学传播和常态化应急安全知识普及相结合,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点工作领域,针对典型灾害事故案例和季节性灾害特点,制作推出主题公益宣传片、专题节目、科普图文等科普产品,在中央主流媒体上播发;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地铁广告、车体广告等媒介作用,广泛开展应急避险、安全防护、自救互救知识和安全用电、用气、用火常识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持续加强社会安全知识的传播普及;积极打造中国应急信息网科普馆、部k8凯发官网科普频道和新华网应急知识科普馆等综合性权威应急科普平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常态化科学传播、知识解读和技能引导,充分发挥应急科普的知识普及、解疑释惑、舆论引导、文化培育等作用;不断拓展防灾减灾参与互动体验渠道,推动安全体验场所建设,鼓励各类安全应急体验场馆和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推进线上体验场馆展览展示,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安全避险意识、自救互救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积极推动安全知识进校园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的《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中,重点围绕安全宣传进学校,强调要把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教育部积极推动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台风、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和求助方法,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能列举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震减灾措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高中地理课程专门设置“自然灾害与预防”选修模块,并通过研究讨论、模拟演习等,对学生进行科学预防自然灾害的教育。同时,深化家校协同,让学生成为提高家长、家庭防灾减灾能力的传播者,中小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假期家访、家长接待日、《致家长的一封信》、成立防灾减灾义务宣传小组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技能,进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安全自保常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自保意识,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应急管理部
2020年9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